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國際間物流發展對國內之啟示及建議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國際間物流發展對國內之啟示及建議

杜依芳  (2010/09/06)    《台經月刊第33卷第9期》

   隨著全球化以及數位資訊之發展,跨國企業於海外據點建構生產線及資訊系統,使用當地資源進行地區整合與調度之經營模式已成趨勢,全球運籌管理模式隨之興起,致使全球物流市場快速成長。全球物流業在過20年間,為因應市場的國際趨勢及專業化分工,目前朝向資訊透明化、高度彈性管理、健全的貨物保全制度、第三方物流之提供客制化、綠能發展、提供客戶高附加價值、提供專業服務人力、國際化和在地化等九大方向發展。因此,本文即以國際間主要國家及我國物流業發展現況、未來趨勢進行說明。

 

國際間物流發展概況比較

OECD之統計2007年美國境內物流業GDP比例約5.93%,與近年來之數據相較,比重小幅衰退。日2003~2007年的運輸通信GDP也有小幅衰退情形,對於這樣的情況,原因可能在於日本物流業在近年發展並無進一步的突破,以及國內經濟成長停滯不前有關。

另一方面,近年來歐洲物流業穩定且快速地發展,然而該業GDP比重的數據資料卻無明顯增長,可能是因物流業在總體經濟規模增長下隨之擴大,但本身相對產業發展並無顯著成長。這樣的情形我們在中國也可以看到,中國物流業16.7%的平均成長率快速增加,產值2003年未1兆人民幣,2008年則已2兆,不過物流業GDP比重並未有效成長。

上述國家物流業生產毛額占整體經GDP比重雖未成長,仍然有接6%的比重,反觀台2008年國內物流業GDP比重僅4.94%,且跌幅比其他國家來得大,顯示國內物流相關產業並未如以上國家發展蓬勃,對於整體經濟的重要性相對較弱,該業未來發展潛力也有限(1)。


1 2003~2008年各國物流業GDP比重

 

由時間序列資料觀察,國內物流業之就業效果與其他各國相較,吸納就業人口效果不足(2)。其主要原因可能為勞動報酬較低以及國內物流業未來發展定位不明等因素,就業者投入該業意願較低;同時,國內物流對整體經濟的重要性不足,也反映在低就業效果上。

 

2 2002~2008年運輸倉儲及通信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

 

一個國家的人GDP反映了該國產業生產力,故可藉由該指標比較各國物流發展生產力。資料顯示日本物流業生產力最強,人GDP13.53萬美元。而台灣物流業生產力僅高於中國,與先進國家仍有差距(3)。


3  運輸倉儲及通信業人GDP

 

國內物流獲利率在近年表現呈現下滑趨勢,顯示國內物流業競爭力遞減,獲利率較其他先進國家為低,有的差距甚至高達八個百分點(4)。這樣的現象可能是國內物流業多以薄利多銷之方式經營,未能提供高附加價值的服務項目及品質,因此業內品質參差不齊,而這樣的情形將會阻礙國內物流業之發展。

 

4 2002~2008年物流業盈餘占生產總額

物流國際化產業升級政策協調物流績效綠色運輸科技研發海關效率第三方物流基礎建設亞太運籌中心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