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共享經濟的政策、創新與挑戰
吳福成 (2018/07/09) 《台經月刊第41卷第7期》
中國共享經濟或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是在「互聯網+」行動深入發展下湧現的新業態新模式,且持續向各行各業加速融合滲透,其發展速度快、涉及範圍廣,已成為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的新動能,並相當程度顛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思考。但中國共享經濟快速發展進程仍存在諸多挑戰,包括:相關法律法規不適應、新業態管理與傳統管理矛盾、用戶權益保障問題突顯等,以及面臨所謂「成長的煩惱」。也因此,如何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充分釋放共享經濟巨大的發展潛力,已嚴峻考驗中國共享經濟政策的未來動向。
以下,本文將聚焦探討中國共享經濟的政策脈絡、新業態創新、問題與挑戰,俾作為將來台灣發展共享經濟之借鏡,並藉由師法其優點、杜絕其缺失,以建構共享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從分享經濟到共享經濟的政策脈絡
回顧2015年中共第18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3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並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中共方面首次明確提出「共享」理念(注1)。後來由中國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把「共享」理念納入「拓展網絡經濟空間」篇章,並在發展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具體提出積極發展分享經濟,以加快多領域互聯網融合發展(注2)。
(一)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表態大力發展分享經濟
分享經濟首次出現於2016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的「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指出,做好「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需要新動能異軍突起和傳統動能轉型,形成新的「雙引擎」,因此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建設分享平台,做大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集群,打造動力強勁的新引擎(注3)。
翌年,李克強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把分享經濟作為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主要措施之一,以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注4)。而中國政府跨部門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互聯網+」行動的戰略部署,隨後也進一步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的通知,這是從中央層面再次明確表態大力發展分享經濟的一份重要文件。
該文件認為大力發展分享經濟有利於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和拓展廣大就業空間,而為進一步營造公平規範的市場環境,促進分享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更須充分發揮分享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生力軍作用(注5)。因此,該文件還提出了分享經濟監督創新的三大趨勢,包括:(1)鼓勵創新、包容審慎,作為監管主基調;(2)放寬准入、底線思維,作為監管新要求;(3)多方參與、協同治理,作為監管大方向(注6)。
共享經濟、數位轉型、互聯網+、監管創新、政策支持、平台經濟、行動支付、交通出行、共享住宿、產業創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