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台灣永續生質能驗證機制之規劃情形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台灣永續生質能驗證機制之規劃情形

李茗家、余青翰、胡佑寧  (2015/05/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5期》

我國生質能發展除遭遇先天上之瓶頸(圖1),包括:市場規模小、研發技術成本高、可耕地不多、土地利用有其限制、林地國有化及尚無生質物交易平台致貿易並不熱絡等條件,同時在後天上存在生質能產業鏈進口之料源不穩定、生質能產品於國內後端通路不足等問題,致使我國生質能產業之永續發展面臨相當大的挑戰。

 

1  我國永續生質能發展面臨問題

 

為解決部分存在之問題,我國在生質能源發展上便有了相對應的做法,像是面對能源作物、土地利用限制、林地國有化等限制,則是發展以生質廢棄物為主要料源,其中包含農業、工業、都市等來源之廢棄物,以及掩埋場沼氣應用(表1)。在研發技術方面,以廢食用油為例,國內已有業者具備廢食用油等廢棄油脂進行酯化轉換成生質柴油之技術能力,除處理國內產生之廢棄油脂外,少部分業者亦進口植物油,進行轉化生質柴油試運轉。

 

1  經濟部生質能應用統計

 

至於在市場規模、生質物進口料源及產品通路不足等課題而言,以林業廢棄物來看,部分鏈條式燃煤鍋爐業者基於經濟考量,已進口木質物、棕櫚殼等代替燃煤使用,藉由與燃煤混燒或專燒生質物的方式,產生的蒸汽可就近賣給附近需要熱源的行業。

因此,若要能夠使生質廢棄物變成可以交易的商品,需證明其具有經濟價值,並結合環境保護觀念,以及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而國際間目前所推動的永續生質能驗證機制,可納入未來考量之一。

 

我國生質能源應用現況

生質能源應用在台灣目前以生質柴油與生質能發電為主,其中生質能發電之發展歷史較久,可分為廢棄物發電及生質物發電。廢棄物發電以我國25座大型焚化廠及民間發電廠,裝置容量合計約629.13MW,生質物發電則為蔗渣、稻殼、薪材、黑液混燒及廢(汙)水處理廠沼氣發電,裝置容量合計約111.33MW。然而由於受限於料源取得問題,都市廢棄物焚化和沼氣發電發展潛能較小。

永續生質能廢棄物利用生質柴油混燒發電沼氣發電ISCC認證驗證機制生質物料源能源政策整合碳標籤制度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