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創新科技產業之跨國供應鏈所面臨之挑戰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創新科技產業之跨國供應鏈所面臨之挑戰

王聖閔  (2012/06/12)    《台經月刊第35卷第6期》

創新科技產業跨國供應鏈之形成

由於市場的全球化趨勢已經確立,競爭也更加激烈,創新科技產業為了有效增加生產效能及生產靈活度,使得企業的供應鏈出現國際化潮流。造成國際化的動機主要分為需求、供給、效率等三方面。

(一)需求動機

由於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對於零組件的客製化及成本考量的要求日漸升高,因此創新科技產業對於零組件的需求動機,已轉變為在海外尋求生產彈性及降低生產成本。

(二)供給動機

由於高科技產品的設計日趨複雜化,產業分工也較過去明確,因此有利於創新科技產業的跨國分工與整合,對於單一終端產品的零組件供應商也有增加的趨勢。

(三)效率動機

由於高科技產品追求多樣化及客製化,使得製造業者必須調整企業生產的彈性,以符合客戶的需求,若海外零組件供應商能有效配合產品的需求,將可大幅提升終端產品製造商的產品效率。

 

亞洲科技產業供應鏈現況

我國為全球重要的資訊產品設計、研發及製造中心,因此我國電子廠商在研發、零組件供應、代工組裝、終端產品配銷等產業供應鏈已相當完整,並且將整體由國內推展至國際。面對客戶的需求多樣化,加上對交貨期間的彈性及品質的要求,使得供應鏈的穩定已成為電子業廠商競爭的主要關鍵。近年來,多數電子產品製造廠商多至中國投資設廠,並且於台灣及中國皆有零組件供應廠商,因而對電子製造業廠商而言,供應鏈系統需要進行兩岸之整合。

以我國電子產業的供應鏈為例,上自IC設計、晶圓代工、被動元件的製造與採購、電子零組件製造、電子產品組裝、品牌廠商,到最後銷售到終端使用者手中,其間的分工層次已較過去複雜。在此供應鏈中,日本廠商扮演電子產品上游的重要原物料及關鍵零組件的供應者角色,掌握的技術可影響整體電子產業之走向。我國廠商則扮演著資訊產品設計及製造角色,如:IC設計及封裝測試、晶圓代工、面板、DRAM等產業皆在國內有設廠運作,但是隨著下游供應鏈勞力密集的需求愈高,我國廠商則多移向中國及東南亞各國設廠,以尋求較為低廉的勞工薪資,來降低生產成本,電子零組件如散熱模組、連接器等,皆配合終端製造廠商遷移至中國及東南亞設廠以就近供應零組件,並可隨時配合製造廠商生產需求。最終的組裝則需要大量的勞力,因此如:NB(Notebook PC)、電腦周邊產品、液晶電視的代工業者,幾乎已全數將生產線轉移至中國及東南亞地區。高科技產業在今日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於供應鏈中各產業所扮演的角色缺一不可,若缺少任何一塊,或是出現供應不足的缺口,則會出現供應鏈斷鏈的情況,欲提升公司之內部效率,必須加強供應鏈之安定性。而斷鏈所造成的原因主要分為天然災害與人為因素兩種,天然災害如颱風、地震、水災等,人為因素如缺工、火災等,造成廠房或人員損害,以致於零組件產能受損,無法正常出貨而造成供應鏈無法正常運作。

跨國供應鏈斷鏈效應創新科技產業零組件穩定技術轉移策略聯盟筆電代工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製造彈性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