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國際寵物產業自主提升動物福祉經營理念案例研析
林彥宏 (2024/10/14) 《台經月刊第47卷第10期》
隨著寵物產業的發展,政府在管理規範和產業輔導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為確保寵物產業中對待各類動物行為全程符合動物福祉,本文蒐整育犬協會、國際畜犬聯盟、愛貓協會、國際貓協會、美國動物骨科基金會,以及日本小規模事業者持続化補助金等案例,提出未來可優先推行認證制度,如「場域」認證,重點包括「落地飼養」、「降低飼養密度」及「開放探視種母犬貓」等;「遺傳疾病檢測」則可參考美國系統,並設立配套措施防範道德風險。
隨著全球少子化和陪伴需求增長的趨勢,寵物產業近年來快速蓬勃發展,由已開發國家發展經驗顯示,如何迎合飼主動物保護意識抬頭之相關需求,營造產業正向發展環境,為寵物產業發展關鍵重點。根據我國動物福利白皮書指出,建立國家在動物福利提升的三大目標為「扎根教育鏈,建立尊重生命價值觀」、「完善規範制度,落實動物保護精神」及「鼓勵創新科學研究,提升動物福利」。因此,為確保寵物產業中對待各類動物行為全程符合動物福利,除研擬具科學基礎之動物福利原則、標準或指標外,更須健全相關的動物福利管理措施,促進產業自主導入合理標準。
本文蒐整國際寵物產業自主提升動物福祉經營理念之代表性案例,包含育犬協會(Kennel club)、國際畜犬聯盟(Federation Cynologique Internationale, FCI)、愛貓協會(Cat Fanciers' Association)、國際貓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at Association, TICA)、美國動物骨科基金會(Orthopedic Foundation of Animal, OFA)、以及日本「小規模事業者持続化補助金」等六個案例,以作為國內寵物產業自主提升,促使產業環境正向發展之參考。
育犬協會透過繁養殖業者認證計畫追蹤遺傳疾病,以改善犬隻健康;國際畜犬聯盟更新FCI標準,以維護品系特性並減少遺傳疾病;愛貓協會提升貓健康,通過CFA核准計畫和教育宣導,幫助貓舍和飼主提供最佳飼養環境。
育犬協會
(一)組織介紹
育犬協會在1873年時於英國成立,而後各國各自成立育犬協會,並作為純種狗註冊管理之總代表,如1884年成立的美國育犬協會(American Kennel Club, AKC),於1958年成立的澳洲育犬協會(Australian National Kennel Council, ANKC),加拿大育犬協會(Canadian Kennel Club, CKC),以及我國的社團法人台灣畜犬協會(Kennel Club of Taiwan),但各協會無主從關係,亦無總會主導。而英國的育犬協會除了是該國最大純種狗註冊單位,每年登記至少20萬隻品種犬之外,亦因其獲得英國皇家認證委員會(United Kingdom Accreditation Service, UKAS)認可,故可透過認證育種者來確保其繁殖犬隻之動物福利。
寵物產業、動物福祉、遺傳疾病、飼育標準、育犬協會、愛貓協會、國際合作、寵物認證、飼主教育、福祉管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