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人口結構變遷對我國總體經濟之影響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人口結構變遷對我國總體經濟之影響

李長泰  (2015/01/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1期》

人口為國家基本構成要素之一,人口數量、素質及結構的變化乃為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鍵。我國與先進國家一樣都歷經人口轉型,由高出生率與高死亡率,轉為低出生率與低死亡率;1951年乃為我國最高生育與人口自然成長的年代,之後因社會與經濟變遷,以及家庭計畫、人口教育及人口政策宣導等措施有效推展,人口成長趨於緩和(表1)。惟近年來由於我國生育率持續快速降低,平均餘命持續延長,造成少子化及人口老化現象。

 

1  我國人口粗出生率、粗死亡率、自然增加率及總生育率

 

少子化與高齡化成趨勢

其中在少子化方面,我國育齡婦女總生育率在1951年為7.04人(表2),1984年降至替代水準2.1人以下(注1),2010年總生育率更降為0.895人,成為世界生育率最低之國家, 2012年雖然因逢傳統龍年使生育率提升至1.270人,但2013年又滑落至1.065人,生育水準持續表現偏低。依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3至150年)」報告中所述,由於過去50年來,我國婦女生育率呈長期下降趨勢,因此未來總人口成長由正轉負,將為不可避免之趨勢。推計資料顯示,人口負成長最快於低推計情境下發生為2019年,然即使在總生育率回升的高推計情境下,人口負成長也將於2026年發生。此趨勢影響層面廣泛且深遠,舉凡教育、勞動力、家庭、賦稅、經濟、財政、國家競爭力等均將受到波及。

 

2  台灣生育率

 

除了整體人口走向少子化趨勢之外,在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趨勢方面,同樣根據國發會推計資料顯示,我國已於1993年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表3),成為高齡化社會(注2);推計將於2018年此比率超過14%,使我國成為高齡社會,2025年此比率將再超過20%,我國將成為超高齡社會之一員。面對我國老年人口在數量和比率上持續增加的趨勢,未來社會資源的分配、家庭組成方式,以及子女和年老父母的居住安排與奉養關係等,勢將持續的變化。因此,如何使老人生活更有尊嚴與健康、營造活力老化環境、延緩失能發生時間、強化老年經濟安全與照顧,以及促進其人力資源運用等,均是當前高齡化社會所須面對之重要課題。

總生育率人口負成長勞動力短缺高齡就業退休制度家庭扶養負擔教育資源重整企業社會責任友善職場人口政策轉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