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低碳能源轉型與再生能源發展之策略及挑戰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低碳能源轉型與再生能源發展之策略及挑戰

楊儒穎  (2016/06/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6期》

   自21世紀初期以來,全球各國歷經劇烈的重大氣候災變,此乃導因於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也驅使各國從使用高排碳與汙染的能源,轉向低排碳、低汙染、可循環再利用的綠色能源發展,並帶動綠能產業的蓬勃發展。

   201512月初於聯合國氣候高峰(COP21)195個國家與會並通過巴黎協定,承諾共同努力使全球平均攝氏溫度不高於前工業時期平均溫度的2,並更進一步控制在攝氏1.5內,宣示化石燃料時代的終結及低碳經濟社會時代來臨。

 

低碳能源的種類

   低碳能源泛指能源在利用過程中,相較化石燃料,產生較低排碳量的能源。雖國際上並無統一規範低碳能源的種類,但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國際能源(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等出版的研究報告,可將低碳能源分為以下幾種:
(一)潔淨能源

   綠能主要是指潔淨且不會造成環境汙染的能源,其應用範圍包括太陽光電與LED照明光電產業、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資通訊與電動車輛產業、綠建築、低碳社區等。
(二)再生能源

包括太陽能、風能、水力、生質能、地熱能與海洋能等,其可用性會隨著各地區條件的不同而產生很大的差異,對於只能間歇性發電的風力和太陽能而言,無法提供基載電力,用併聯電網和大規模儲存能源等改善方式則會增加成本。
(三)核能

   核能發電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因此屬於低碳能源,且核能發電效率與化石燃料發電效率相當,然核能的使用向來備受爭議,反核者認為核能無益於改善氣候變遷的問題,還有核廢料處理及使用安全的疑慮。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宣布在2022年完成廢核,核電缺口將由再生能源替補,但並非所有國家都像德國具雄厚財政基礎,可因應廢核後所需投入的各項能源基礎建設。日本原預計2030年達到廢核,卻因發電燃料成本上漲,導致電價上漲、進口燃料費增加、國家財富外流、經濟惡化,因此2015年重新啟用三座核能機組,將核能視為未來重要基載電力。
(四)燃料應用

   根據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al Agency)溫室氣體排放統計資(2015)指出,歐盟國家整體溫室氣體來源22.2%來自汽車和飛機等交通運輸,其中超90%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於陸路運輸。為降低化石燃料用量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運用替代柴油的生質柴油,以及替代汽油的生質酒精。前者以含油量高的生物質(如大豆、葵花籽、海藻等),透過轉酯化反應所製成,或以動物油脂透過精煉過程所製成;後者則以含醣或澱粉量高的生物質(如甘蔗、玉米、甜菜等),透過發酵過程所製成。

能源轉型再生能源低碳能源巴黎協定電網獨立能源自治儲能技術能源政策電力市場智慧電網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