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整體經濟篇】日本焦點:東日本大地震之觀察與省思

 

台經月刊

 

【整體經濟篇】日本焦點:東日本大地震之觀察與省思

劉柏立(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東京事務所所長)  (2011/04/06)    《台經月刊第34卷第4期》

3月11東日本地區發M9.0超級大地震,引發海嘯席捲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岸線超200公里的沿岸城鎮,復以核電廠發生氫爆並引發輻射汙染危機,災情慘重,震驚全球。在地震發生的第一時間,我意識到此震非同小可,隨即以電子信向院本部報平安,但數分鐘後,我懷疑報平安信是否言之過早,因為後續餘震規模不小,而且持續數日。

鑑於核電廠輻射汙染之威脅,乃決定於317返台,由於當天凌晨亦發生餘震,心情上甚為憂慮能否順利搭機,因而提早前往羽田機場。原定搭乘下午兩點的班機,約950分到了機場後,發現還有人在櫃台辦理報到手續。詢問結果知悉,該班機應於前日晚間抵達,由於當時懷疑日本上空有輻射汙染,因此延遲至翌日確定安全無虞後,才飛抵日本。

飛機起飛15分鐘後,我向窗外俯瞰富士山,峰頂被雲層籠罩,不能窺視全貌。我暗自思忖315發生在靜岡縣富士宮市M6.4級地震,與311超級大地震分屬不同板塊,該不會是東海地震的前震吧。基於地震周期的計算基礎,日本政府主要的地震防災措施,就是以位於駿河灣附M8級規模的海溝型地震作為假想對象,一般稱之為東海地震。然而311所發生M9級大地震,顯然已經超越一般防震防災的預期規模,從未料想到的巨大災難,殘酷地在日本東北地區發生了。

觀察此次震災情況,首先在媒體報導方面,可以發現所有電視台皆取消既定的節目內容以及廣告播送,全力投入災情報導與專業分析,於傳遞訊息、穩定人心,發揮了媒體的專業功能。根據日本放送法(相當於廣電法)之規定,發生重大天災時,廣電業者應播送有助於減輕災害的相關節目。因此,電台節目調整播出災情報導,可以理解;而法律並無限制播放廣告之規定,電台卻願意放棄廣告收入的原因,即在於共體時艱,避免予人過於商業化之負面聯想,而自律自主放棄廣告,發揮社會責任,令人敬佩。

其次在災情損害方面,此次震災影響地區涵蓋一都七縣,幅員遼闊,其中尤以宮城、福島、岩手三縣災情最為嚴重。此三縣之縣內總生產合計約占日本名目GDP 4.1%,約1995年發生阪神大地震的兵庫縣相當。依據日本內閣府試算結果,此次大地震所造成的資產損失,最高可能高25兆日圓規模,為阪神大地震的兩倍以上。

 

供電受限加重震災產業衝擊

受到東日本大地震的影響,日本國內已出現緊縮消費的現象,在消費財以及餐飲服務業方面衝擊尤大。就經濟活動而言,最大的影響要素在於電力供應問題。東日本地區已因大地震的影響,失去1,000萬千瓦規模的供電能力。由於東日本與西日本電力系統不同,西日本電力無法提供調度使用,因此東京電力公司宣布實施分區限電措施,實施期間預定4月底為止。

由於東京電力公司之供電範圍包含一都八縣,經濟規模約占日本GDP四成左右,限電措施無疑將對該地區之生產活動造成重大影響,未來或可能發生電費調漲,加重企業之生產成本。就長期而言,或可藉由替代能源技術克服電力不足之問題;惟就短期而言,可能促使企業轉換生產據點,加速產業空洞化現象。而當企業轉往海外發展,或難避免裁員措施,將進而發生失業問題,不利經濟發展。

就產業面觀之,汽車、ICT產業(包括矽晶圓、半導體、電腦記憶裝置等),及石化原料產業,皆將因此受創。

經濟衝擊產業空洞化能源供應核能安全供應鏈斷裂日本重建公債風險全球市場震災影響政策省思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