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拉高視野.提升照度——讓能源政策再一次成為迷霧中的明燈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拉高視野.提升照度——讓能源政策再一次成為迷霧中的明燈

陳詩豪  (2008/05/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5期》

能源是推動國家發展及經濟活動的基本動力,國家所有的經濟活動,包括產業發展、交通運輸、住宅、商業、生活與消費型態等無一不與能源相關。台灣因為天然資源能源蘊藏貧乏,能源幾乎全數仰賴進口,就先天條件而言,我國在能源構面上的問題本就已經比較複雜,是以如何透過政策手段來穩定能源供應並引導能源供需之合理運作,使得國內能源之使用得以兼顧能源效率與環保安全之要求,是我國政府部門重要之課題與挑戰。

不僅如此,隨著世界能源情勢的轉變以及國內人文思潮的演進,相關議題也就日顯多元與複雜。不但因我國本身自產能源稀少伴隨能源供應穩定與安全的問題,隨著京都議定書生效對溫室氣體減量的壓力、高能源價格的趨勢發展,我國非核家園願景的確立,種種相關議題不啻牽動能源部門本身的運作,也使能源、產業、環保政策間進行有效的協調與統合成為極為迫切的問題。

在這樣的環境趨勢下,能源主管機關經濟部(能源局)提出了我國能源政策主軸,亦即以「永續」、「安全」、「效率」及「潔淨」為核心目標,配合當前國內外能源環境,依循「調合能源、環境、經濟三者之均衡發展」、「強化能源合作,提高自主能源」、「提升市場價格機能,加強能源效率管理」、「促進能源市場自由化」、「加強研究發展,擴張科技能量」、「推動教育宣導,擴大全民參與」等政策方針加以落實,俾建置自由、秩序、效率、潔淨之能源供需體系。並在這個政策主軸下,提出「大幅發展低碳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具體政策措施,與當前國內外能源發展趨勢,以及我國政策方向思維亦有相當吻合。

 

核心的根本問題必須加以釐清

然而作為台灣主要能源研究機構與政府智庫,我們還是有義務要提醒政府團隊,台灣現階段的能源政策固然在規劃上沒有明顯瑕疵,但卻存有幾個最為核心的根本問題必須加以釐清,並有待政府加以正視並妥善因應。否則,縱有高遠的政策願景及目標,相關的政策措施無從落實執行也是枉然。以台經院長期研究國際與國內能源發展趨勢的經驗,現階段我國能源政策的核心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項:

(一)傳統能源經濟思維,政策欠缺多元整合

在傳統觀念中我們將能源視為經濟活動的要素之一,是生產及民生的必需投入,皆視之以公用事業的屬性、需求價格彈性極低、是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等經濟構面的思維與邏輯,來規劃相對應的能源政策。因此,認為只要能源有效率的使用,即可以提升經濟發展與生活水平,也就是將能源政策納入經濟部轄下的範圍內,成為經濟政策中的一環。

但是,國際上卻已發現能源使用對氣候變遷將造成嚴重的影響,此項論述顛覆了能源使用可以提升經濟發展與生活水平的單方面思維,證實能源使用對於經濟社會也會造成副作用,尤其是環境系統已經因為使用能源的副作用而千瘡百孔,到了非要解決不可的地步。所以能源議題不再如過去以為的只是經濟議題而已,而是對社會、經濟、環境皆造成重大影響的多元性議題。

但是國內似乎未能完全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能源政策的位階依然附著於經濟政策之下,欠缺完整的整合機制,一味的試圖以經濟思維想要提出解決方案。雖然,經濟部(能源局)依職權提出「完整」的能源政策規劃,但由於欠缺其他政策系統的支援與整合,導致能源政策主要的著力點依然集中於經濟議題,即使有顧及其他面向,也因為權責不足而僅能提出執行面的細節,自然就無法提出長遠的總體定位及規劃藍圖。

能源政策能源效率永續發展非核家園能源價格潔淨能源碳捕捉技術能源研發能源供應國際能源危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