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東南亞能源發展與電力供應課題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東南亞能源發展與電力供應課題

陳思涵、盧思穎、林鈺錡  (2019/04/09)    《台經月刊第42卷第4期》

近年來東南亞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快速都市化和人口增長造成了城鄉發展失衡,許多偏遠地區的基礎電力設施未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導致其生活條件、衛生環境、經濟都仍低於平均水準。根據國際能源(IEA)(2017),東協中仍約10%的人口未獲得電力供應服務,且東南亞國家普遍缺乏資金與技術提供足夠的基礎設施及發電容量,難以滿足快速成長的電力需求;且部分地區既有輸配線路缺乏監督管理機制或維護保養措施,造成電力系統可靠度不足;再加上開發中國家的小城市及偏遠地區常因人為因素(如竊電行為),大幅提升非技術性輸配線路損失。由於東南亞各國產業發展長期仰賴外國資金與技術,在電網發電容量不足、管理機制不完善、輸配線路損失高的情況下,不夠完善的電力基礎設施將導致外資卻步,對該區經濟發展產生嚴重負面影響。因此,近年來各國均致力於發展最具經濟效益的方式,實踐電力供應的公平性,讓國民都能擁有維持生活所需的基本電力,並穩定供電品質,吸引投資者落地生根,也成為東南亞能源發展與電力供應之課題。
 

東南亞地區能源發展現況

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由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柬埔寨、寮國、緬甸、新加坡及汶萊十國所組成2017年國內生產毛額總計2.76兆美元,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擁有超6.4億人口,人口總數約占世界總人口1/10。東協各國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但近幾年來都經歷了快速的都市化和人口增長,在經濟快速的發展下,更加劇了城鄉發展差距,根IEA統計,東協中仍約10%居住於偏遠地區的人口未獲得電力供應服務(1)。然而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均電力需求也隨之增加(1),2000年起每年成長6.1%,因此朝向電力普及化發展縮短城鄉差距,並滿足國民電力需求為各國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
 

1  東南亞各國電氣化程度
 

1 2000~2015年東南亞各國人均用電需求年平均成長率

 

在全球節能減碳的趨勢下,東南亞各國根據自身可用資源發展可再生能源,尋求重新平衡能源結構,並制定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及改善能源效率的策略,如汶萊2035年達10%再生能源發電比率為目標、柬埔寨設2020年增加水力發電容量至2,241MW、新加坡制定2005為基年,2030年減36%能源密集度等(2),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間取得平衡,創造能源永續的發展願景。

電力供應能源發展電氣化再生能源微電網輸配電損失能源效率電力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