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匯率競貶是金融狂捲的希望或恐懼?——韓元貶值牽動ICT產業出口汰弱扶強
王仁甫 (2009/10/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10期》
在不良債權與金融商品過度美化包裝,股市非理性榮景推波助瀾下,產生泡沫經濟,而2008年9月中雷曼破產後,產生全球性經濟危機,使各國經濟陷入衰退窘境,更對我國產生直接性與間接性衝擊;因景氣因素(GDP成長衰退)直接衝擊我國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ICT)產業出口;本研究發現愈具消費性特性的產業,對景氣因素依賴愈深,衰退也愈嚴重,如液晶面板及其組件製造業,主要國家GDP成長1%,對該產業出口值增加6.33%,相反的主要國家GDP成長衰退,就會影響本業非常嚴重,但若未來主要先進國家復甦,則該產業也將快速回溫。此外各國為拯救出口,競相匯率貶值,使我國價格優勢逐步流失;其中在競爭國中韓國貶值幅度最為明顯,間接性替代我國ICT產品,致世界占有率衰退。目前ICT產業衰退雖已減緩,但未來成長趨勢仍以具規模經濟的產業為主,使產業比重結構將汰弱扶強。
本文將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rporation,簡稱OECD)定義,分析ICT兩大產業受金融海嘯之影響因素,說明如下。
金融海嘯對於電子零組件產業之影響
2008年9月中雷曼破產後,金融海嘯由北美擴散至歐洲及新興市場,而電子零組件業出口亦受到強大的波及。2008年第2季成長8.01%,至第3季衰退1.3%,第4季衰退33.98%,2009年第1季更衰退達44.02%,1月成長率更衰退達54.62%,2009年第2季雖有趨緩,但衰退仍達23.55%,可見金融海嘯對於本業衝擊之強大(圖1)。
圖1 電子零組件業出口營業額及成長率
(一)電子零組件在中國占有率衰退幅度明顯提高
在市場別方面,2008年9月金融海嘯以後電子零組件業仍以中國(占31.68%)與香港(占21.68%)為主要出口國,整體出口對象比例並未有明顯改變,唯有日本與韓國出口比重稍有提升(表1)。而歐洲與美國市場2008年第3季過後維持衰退3成左右,日本則相對衰退幅度較小平均衰退1成左右,惟有3月衰退幅度達25.49%(圖2)。
表1 電子零組件業平均出口比重
圖2 電子零組件業在美國與歐盟市場出口成長率
相較亞洲市場,中國衰退最為嚴重,2008年第4季衰退42%,2009年第1季更衰退達55%,第2季也衰退32%,為所有市場中衰退最為嚴重,而香港為我國與中國三角貿易轉運港,故其衰退2008年第4季後也達3成左右(圖2、圖3、圖4)。但若從代表市場占有率變化的市場競爭力指數來看,美、日市場較2006年不減反增,可見我國在此兩個市場衰退幅度較其他國家小(圖5),而令人較為憂心的為中國市場在金融海嘯過後市場競爭力指數大幅降低,顯見我國在中國市場占有率衰退幅度較高,可能原因為中國已逐漸掌握相關零組件生產技術,也可能是受到韓元貶值之影響,替代我國出口。
韓元貶值、液晶面板出口、電子零組件、ICT產業結構、國際競爭力、景氣敏感產業、產業汰弱扶強、主要國GDP彈性、出口市場占有率、金融海嘯影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