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靜海造不出好水手——鋼鐵業面對金融危機的破冰法則
杜依芳 (2009/10/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10期》
2006年底的美國房市趨緩,房價下跌,帶出了房地產證券化商品價格暴跌的現象,甚至使某些銀行倒閉,導致資本市場信心危機,信用緊縮。2008年9月初,美國政府接管兩大房屋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接著主要經營債券的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布申請破產,美國政府向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緊急貸款,取得79.9%控股權接管這家公司。
而這一波倒閉危機的風潮也蔓延到了歐盟會員國當中。2008年9月底英國Bradford & Bingley銀行面臨倒閉,德國Hypo不動產銀行面臨危機,向德國政府求援,比利時最大銀行富通銀行收歸比利時、荷蘭及盧森堡國有,冰島宣布國有化,其國內第2大銀行,並向俄羅斯求援40億歐元。
資本市場出現信心危機,銀行緊縮信用,即使手握現金,也不願對外拆借。投資人寧可把現金擺放在低利但安全的政府債券,即使利率逼近0%。而當銀行緊縮信用的同時,企業面臨資金融貸的困挫,無論其規模大小,都受到衝擊。企業開始縮衣節食,減少對外投資,以因應資金流動的短缺。而連帶的就是企業的人事精簡,減薪、裁員等等一律可以降低營運成本的方法都被派上用場,緊接著就是宣告大失業潮的來臨。
因此消費者信心也受到了失業潮的影響,美國經濟諮商理事會公布,2009年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由1月的下修值37.4,大跌12.4點至25.0,創下1967年開始調查該項指數以來的歷史新低記錄。歐洲地區在經濟景氣趨緩,需求大幅減少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急劇下滑。歐元區2008年12月綜合經濟觀察指標下的製造業、營建業、服務業、零售業與消費者等5項信心指數,全部呈下滑趨勢。
在歐、美等先進國家經濟受金融海嘯衝擊下,經濟成長趨緩,對於外貿需求大幅緊縮,影響我國生產與出口等相關經濟指標,也對中國貿易部門造成了衰退的現象。這波需求緊縮已衝擊我國的工業生產及勞動就業,失業率大幅攀升,消費者信心低落,經濟成長趨緩。由行政院主計處2009年9月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世界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皆較先前5年要來得低,預估2009年經濟成長率會比2008年的情形要來得糟(表1)。
表1 世界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
國際鋼鐵需求趨勢
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為各國經濟成長投下了一枚震撼彈,衝擊各國產業,其中對鋼鐵業的影響相對較高,主要因為鋼鐵應用產品多為耐久財,而高風險導致銀行嚴格限制放款行為,限制房地產與資本設備的投資,因此鋼鐵密集度高的耐久財消費將顯著降低,尤其當失業率上升後,人民所得減少將更惡化此一衝擊。檢視全球鋼鐵價格趨勢,可了解鋼鐵價格在2008年8月最高(附圖),後來遭遇全球金融海嘯席捲,景氣大衰退,因此各國鋼鐵生產量銳減(表2),也使得鋼鐵價格跟著下修,但是仍然可以由附圖了解全球鋼鐵價格,在2009年7月以後開始有上升趨勢,顯然的與國際間景氣緩慢回穩有相當大的關係。
鋼鐵產業衰退、金融海嘯衝擊、產值下滑、全球鋼價走勢、出口保護主義、原料價格波動、產業整合策略、兩岸競爭、綠色鋼鐵發展、公共建設推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