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邁向「價值創造」的大道——法人科技專案發展的挑戰與願景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邁向「價值創造」的大道——法人科技專案發展的挑戰與願景

邱秀玲  (2006/12/08)    《台經月刊第29卷第12期》

產業正面對發展大勢

(一)產業結構轉型之大躍進

檢視台灣高科技產業之發展,經由生產技術以及科技人才不斷提升的加乘效果,廠商得以憑藉著「低成本」與「彈性化」二大競爭優勢,爭取到許多國際大廠的外包訂單,使其在內需市場有限的情況下,仍然具備大量生產的規模經濟效益,台灣也因此逐漸發展成為全球代工的重點區域;然而,隨著近年中國市場的開放,過去台灣引以為傲的低成本優勢,在對岸廣大的腹地資源吸引下,許多高科技廠商紛紛將生產重地移轉至中國,並在複製台灣成功經驗的框架下,中國高科技產業已發展成為更大規模的產業聚落,在強大內需市場的磁吸下,吸引了許多跨國公司參與投資,建構了全球化的產業鏈;並且,不僅是中國的經濟崛起,印度、東歐諸國等新興市場的萌芽,以其優勢的成本誘因以及豐沛的人才與資源,擁有產業發展的躍進式潛力,並經由全球化知識經濟的開展與流通,深遠地影響世界經濟之結構性變化,造成全球產業版圖的快速轉移,讓台灣遭受巨大威脅。
    科技研發目前儼然已成為經濟發展之首要,經濟合作暨發展組
(OECD)2004OECD科技暨產業展(OECD'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Outlook)報告中指出,各國政府均努力使研發預算能維持適度成長,同時也將科技與創新政策列為國家施政的首要重點,以提升研發投資強度做為科技發展具體目標,將此奠定國家發展之厚實基礎,來面對與克服全球化經濟與產業轉型速度愈快之挑戰。因此,邁21世紀,台灣需漸漸以創新的知識密集產業為首要發展焦點外,產業的結構轉型朝向創新價值、品質服務、差異化競爭之目標前進。

(二)「台灣創新」與「價值創造者」之大革新

台灣目前面對產業創新的瓶頸,主要在於高科技產業面臨代工製(OEM)/代工設計製(ODM)業務趨於微利的壓力,產業缺乏國際品牌與系統廠商,且部分高科技產業雖然名列世界前茅,但卻在技術世代更新過程中,僅能持續跟隨世界主要競爭對手(TFT-LCDDRAM產業最明顯)的步伐,而無法獲取主要關鍵技術,也削弱了台灣產業之全球競爭力;另外,於高科技的發展與市場的應用連結方面,台灣業者多僅能被動式的接受國際上殺手級的產品出現,而缺乏主動式地創造出能將技術、人文與市場相融合之產品,以致台灣產業缺乏真正的創新與價值。此外,近年在許多大環境因素的改變下,台灣廠商不得不跟隨著全球化的腳步轉赴中國設廠,以持續其「低成本」的競爭優勢,但此現象造成台灣產業勢必面臨轉型的危機,以宏碁集團創辦施振榮先生所提出的「微笑曲線」來說,道盡了台灣未來應該致力於發展高附加價值的創新活動,以跳脫過去以製造導向的成本競爭,轉而追求創新及服務導向的差異化競爭(詳見1)。

法人科技專案價值創造台灣創新科技研發產業轉型知識經濟微笑曲線創新前瞻智慧財產產業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