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歐盟科研架構的永續力影響評估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歐盟科研架構的永續力影響評估

林愍茨  (2024/03/1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3期》

Horizon Europe作為歐盟的科研架構計畫,致力於因應氣候變遷並推動淨零轉型。相較之下,我國同樣以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但政策偏向科技進步,強調產業的低碳轉型,而未像歐盟般設定就業、投資等經濟指標。然而,借鏡歐盟科研架構的永續力影響評估,我國可從歐盟的經驗中學習社會及經濟層面的影響,並在策略目標中加入長短期的觀測指標,以彰顯台灣科技研發的永續影響力。

 

2021~2027年期間,Horizon Europe計畫將提供1,000億歐元的研發預算支出,旨在推動歐洲成為全球創新的領導者,同時應對包括氣候變遷在內的重大挑戰。而超過35%的資金將投入支持淨零科技的創新研發,以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

 

前言

隨著氣候變遷對於全球環境、企業經營,乃至人類生存安全的不可逆影響愈發急迫與劇烈,近年國際上掀起淨零碳排、環境永續的宣示與行動之浪潮。根據淨零追蹤網站「Net Zero Tracker」的統計,全球迄今(202427日)已有137個國家規劃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大約涵蓋全球近九成的人口及溫室氣體排放量。

在推動永續發展上一直扮演著先驅角色的歐盟,投入科技研發尋求解決方案為其因應氣候變遷及未來挑戰與課題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如何運用科研建構健康、包容且安全的社會、如何協助產業數位化發展、如何發展綠色且永續的替代能源等,本文將透過觀摩歐盟的淨零推動戰略、歐盟科研架構計畫Horizon Europe的影響評估做法,以評析我國科研政策應如何設計績效評估重點,引導科研的策略方向與研發成果朝永續發展的目標努力。


歐盟的淨零戰略與創新研發

20191211日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正式發布「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係歐盟為了實現永續及綠色發展而提出的總體戰略,目標是在2050年前成為全球第一個氣候中和的區域(Climate-Neutral Continent)2030年前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相較1990年水準減少55%,以及2030年前於歐盟境內種植30億株樹木。歐洲綠色新政涵蓋交通、能源、農業、建築、鋼鐵、水泥、資通訊、紡織及化工等產業,並闡明如何減少碳排放、恢復自然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創造新的經濟機會,以及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質。歐盟宣示推出50項政策的行動藍圖,從氣候行動、潔淨可負擔且安全的能源、工業部門循環經濟策略、智慧環境友善運輸、農場到餐桌、生物多樣性、零汙染、永續納入歐盟政策、國際關係及公眾參與等十個面向,每個面向訂定應採取的行動,以嘗試將氣候和環境挑戰轉化為機會,並在轉型過程中確保公正與包容性。

為支持歐盟2030年降低碳排的目標,確保關鍵淨零技術的供應安全,歐盟執委會於2023316日提出「淨零產業法」(Net-Zero Industry Act)草案,以擴大歐盟淨零技術的製造,並促進歐盟潔淨能源轉型的發展。其中淨零關鍵技術包括:太陽光電及太陽能、陸上及離岸風電、電池及儲能設備、熱泵及地熱能、電解槽及燃料電池、生質氣體及生質甲烷、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電網技術、永續替代燃料、少量核廢的新興核能、小型反應爐,以及相關的先進燃料等。

歐盟科研架構Horizon Europe永續發展淨零科技綠色新政碳排放減量氣候變遷對策創新研發社會影響經濟增長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