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中國低碳城鎮發展趨勢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中國低碳城鎮發展趨勢

莊朝榮  (2012/04/10)    《台經月刊第35卷第4期》

城鎮化面臨的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2%至2012年2月已提高超過50%。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城鎮經濟已經成為支撐國家經濟持續高速成長的重要引擎。但長期以來,中國城鎮化的發展模式,是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汙染、高擴張為特徵,而中國的能源和原物料消費一直占世界很高的比重,例如:2010年水泥消費量占全球總消費量的56.2%,鋼鐵消費量則占44.9%;2009年煤炭消費占46.9%,石油消費占10.4%。

中國的資源和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城鎮地區。2009年中國終端能源消費中,公共交通行業和城鎮生活消費占85.2%;在生活能源消費中,城鎮占61%;城鎮人均生活能源消費量是農村地區的1.83倍。另外,城鎮的土地面積成長遠快於人口年均成長,2001~2009年城鎮的土地面積年均成長7.76%,而同期城鎮人口年均成長僅3.94%。

中國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擴張為特徵的粗放型城鎮化發展模式,加重資源供需和生態環境的雙重壓力,不利於城鎮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長期以來,中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是建立在對土地、水資源、能源、原物料等大量消耗的基礎上,由此導致資源供需失衡日益加劇。目前,在中國654座城市中,已有近400個城市出現缺水現象,其中約200個城市嚴重缺水,隨著城鎮建設用地的快速擴張,耕地數量不斷減少,耕地總體品質趨於下降。同時,城鎮化快速發展導致各類汙染物大量排放,嚴重影響城鎮居住環境品質,其他像是交通壅塞、住房供需失調、健康與安全危害等問題,也一一浮現。在中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資源、環境的利用限制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這將會影響到未來中國城鎮的永續發展。

由於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均碳排放量仍遠低於先進國家,但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已躍居全球第一。在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問題上,中國已面臨著來自世界各國,尤其是先進國家愈來愈大的減排壓力。同時,中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及伴隨而來的資源瓶頸等困境,也讓城鎮化未來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城鎮轉型發展的方向

世界先進國家歷經60多年,甚至100年的城鎮化過程,但在中國只花了20多年,然而,快速的城鎮化卻以高消耗、高排放,以及高汙染為代價。城鎮化仍是未來中國發展的最大動力,但面對日益嚴重的城市生態環境惡化、能源需求成長、空氣汙染、交通壅塞和安全等問題,使得中國城鎮化正處於不得不轉型的關鍵時期。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24項指標,其中關於資源環境的八項指標中,有七項是約束性指標,這意味著生態環境保護與節能減排已備受重視。未來中國只有藉由轉變發展和調整經濟結構,以及採用低碳發展模式和建設低碳生態城市為手段,才能實現中國經濟社會的轉型和健康發展。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與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首席研究員助理劉琰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高速經濟成長和城市發展是以環境為代價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阻礙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綜觀國內外形勢,中國城鎮的轉型發展需要建立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維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模式。因此,以「低碳、生態、綠色」作為中國城鎮轉型發展的戰略方向,不但符合當前全球城鎮發展的潮流趨勢,同時也使生態文明理念得以在中國具體落實和深化。

低碳城市城鎮化轉型能源效率生態文明綠色經濟再生能源城市規劃示範試點節能減排可持續發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