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由「資訊成本」觀點探討台商投資集中中國之可能成因
古永嘉 ‧ 諶香伶 (2006/03/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3期》
我國企業投資中國現況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其低廉生產要素成本之吸引,台灣企業對中國投資不斷增加,由於台商紛紛前往中國投資,並陸續在當地形成產業聚落後,已有加速取代向台灣進口原材料的現象,昔日投資帶動貿易的兩岸經貿模式已發生變化,而投資動機也由利用低價勞動與土地資源,轉向為了取得中國廣大市場。但目前國內對於企業投資中國之限制是否予以開放,以及我國出口及對外投資,是否過於集中中國而提高企業的政治及經營風險,引起正反不同的意見及討論。
持正面看法者,如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以香港外匯管制自由化為例,認為台灣「40%大陸投資上限」之政策規定,是台灣國際化的致命傷,應該趕快取消。而我國企業代表也向行政院建議,由於中國近年主動提出多項對台經濟優惠措施,我國政府應該化被動為主動,積極研討鬆綁兩岸經貿法規,以提升企業競爭力,並建議政府應取消對中國之投資累計金額或比例上限規定,以鼓勵台商回台上市。
另一方面,持反面看法者,由國家安全及經濟風險等觀點,認為台灣企業投資過於集中於中國,將使其面臨更高政治及經營風險,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研究員辜朝明認為,台灣與中國長期處於敵對狀態,廠商投資不宜全部集中於中國,一旦發生政治或軍事衝突,將導致廠商資產及人身安全的風險。而我國學者胡嘉智則由總體經濟及企業經營風險觀點,認為中國內部經濟並不穩定,因此台商投資過於集中,將可能因其景氣波動而受到不利影響。
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地點之分布,由經濟部投資審議會的資料(附表)可看出,截至2004年底為止,我國對外投資比重將近50%集中於中國,且此一比重在近年有逐漸升高之趨勢。自2001年經發會建議兩岸政策由原先的「戒急用忍」投資政策,改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我國對中國的投資比重由原本未達40%開始大幅提高,2002年及2004年均超過對外投資的三分之二,而投資於英屬中美洲及香港等地之台商,也不排除其透過當地再轉投資中國之可能,若加計此一比重,合計台商對外投資中將近80%集中於中國。
附表 我國對外投資概況(1952年-2004年)
台商投資地點決策
雖然我國政府近年來積極輔導台商向其他國家及地區分散,例如東南亞、拉丁美洲及印度等,但台商仍集中投資於中國而未見分散趨勢,其成因便引起多方的探討。雖然國內對於台商對中國投資之研究資料相當多,但對於投資前廠商選址決策為何?其為何選擇中國,而非其他國家進行直接投資?關於此部分的研究相對較少。而廠商選擇中國之主因,究竟是為了低廉的生產成本?或著眼於其廣大的內需市場?或是中國政府提供了有效的租稅優惠等措施?這些條件是否相對其他國家或地區更為有利,值得政府及學界加以關注。
資訊成本、家鄉偏誤、中國投資、台商選址、交易成本、分散投資、文化相近、語言優勢、投資風險、政策建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