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中國經濟】從國際收支分析人民幣匯率變動

 

台經月刊

 

【中國經濟】從國際收支分析人民幣匯率變動

王智勇(作者為昆明理工大學管理經濟學院副教授)  (2005/02/07)    《台經月刊第28卷第2期》

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前提

(一)中國經濟狀況

對一個自主性經濟體特別是一個大國而言,中國經濟的穩定和成長從來都是第一位的,在多數情況下,匯率政策只是國家龐大的政策體系中需要考慮的諸種經濟變數之一。判斷匯率制度是否合適的主要標準是中國經濟狀況,關鍵是看中國經濟在這種匯率制度和匯率水準下的運行狀態和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在中國經濟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中國在制定全球價格水準方面實際上已具有較大影響力,不應別的國家說了些什麼而去變動匯率。

(二)購買力平價因素

通過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人民幣的匯率水準是國際上的一種較流行的觀點。國外不同學者運用各種模型,計算出各種差異較大結果。1美元2人民幣一直8人民幣。然而,購買力平價成立的條件是相當嚴格的。一般物價水準的統計、商品的同質性、交易成本、自由貿易、資訊的完備等等都無法完全符合要求。應當清楚地看到:匯率的決定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迄今為止,我們還未能完全把握它的決定因素、諸因素的相互關係以及作用過程。即使從長期來看,中國外商品和勞務也將存在一定的價差,以此就作出短期內人民幣必將大幅升值的結論並不科學。

(三)通貨膨脹因素

20046月分開始中CPI已經連5個月超5%,由於外匯占款導致基礎貨幣的投放是貨幣供應量快速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外匯占款不是貨幣供應的唯一因素,中國目前的物價上漲還是在可以忍受的範圍內。同時,在中國資本帳戶沒有完全開放的條件下,中國央行可以運用對沖、加息等手段來消除不利影響。在美聯儲連續加息的背景下,中國金融調控的餘地將變得較大。最新資料200410月分,中國通貨膨脹率增幅顯著下滑,2003年同月上4.3%,漲幅9月分回0.9個百分點,這顯示中國推行的總體調控已產生實際效用。因此,從通貨膨脹的角度出發決定人民幣升值的依據並不充分。

人民幣匯率國際收支升值壓力資本帳戶貿易順差外匯儲備匯率機制短期資金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