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2024年「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正式起跑

台經院研究三所林佳靜所長  (2024/05/29)    《台經院》

自2018年以來,資誠(PwC Taiwan)與台灣經濟研究院聯手進行《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專案,並邀請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擔任指導單位,每年對台灣創業家、新創團隊以及企業進行深入調查,揭示出台灣新創生態圈的多樣貌。這項調查已經累積了超過3500家次的新創團隊/企業數據,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專業調查報告。透過這些調查,我們可以瞭解到台灣創業者的特質、創業趨勢、募資經驗以及外部合作模式。讓我們一同來探索這些有趣的發現吧!

機會型創業╳國際化準備

根據調查結果,台灣創業者具備高學歷,通常有碩士學位,並且在累積了大約12年的工作經驗後,發現市場中的技術機會,進而開始創業。這類創業者被稱為「機會型創業者」。2021年的調查顯示,近五成的新創團隊/企業認為他們具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及「商品化能力」,這是他們的國際競爭力所在。然而,在企業經營能力方面,如銷售策略、市場需求分析以及財務和智財布局,台灣的新創團隊尚有不足。

令人振奮的是,有高達八成的新創團隊/企業打算進軍國際市場,但由於經營準備不足,國際化之路仍然充滿挑戰。儘管這些企業在技術上具備優勢,但如果無法滿足特定客群的需求或技術成本過高,客戶仍然不願意買單。

中小企業加入CSE

2023年的調查發現,超過八成的新創企業有外部合作經驗,這個數字相比2020年成長了兩倍之多。中小企業已逐漸加入CSE(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例如:與新創團隊進行典範應用案例的建立、聯合行銷與廣宣等合作模式。此外,國內大學成為新創技術合作的好夥伴,尤其在技術引進和共同開發產品與服務的階段。

近八成的新創企業對企業合作持正面態度,認為合作成效符合預期,特別是在「建立典範應用案例」方面。這顯示數位科技的創業趨勢下,新創團隊非常需要進入應用端,發展數位產品或服務。

外部合作推動募資成功

具有外部合作經驗的新創企業中,有43.02%的企業已經成功募資,這個比例高於樣本整體的30.9%。這反映出外部合作經驗有助於吸引投資人的目光。當新創團隊/企業能夠在企業合作專案中累積經驗,並將其商業模式複製到下一個專案時,在資金和通路的媒合上具備更強的說服力。

AI新創的崛起

調查還顯示,超過七成的受調新創在產品服務或日常營運上與AI有關。這些AI新創企業中,有74.1%的技術來源為自主研發,而技術來自外部時,則主要來自國內業者(80.4%)。這顯示國內AI技術產業鏈已初具雛形。

AI新創企業已在健康醫療、廣告行銷、製造工廠、零售物流和農業科技等產業找到商機,提供影像辨識、智慧客服、自動化生產流程等數位解決方案,推動各產業的數位轉型。

新創下一步作法

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提出幾項建議來幫助新創企業規模化或國際化:

  • 了解客戶需求:新創企業應在初期就開始瞭解客戶所處產業的結構與需求。
  • 政策支持:政策應鼓勵辦理可以有效加值的創業競賽,並建立產業垂直領域的專家社群,陪伴新創長期觀察動態與趨勢。
  • 最小可行性產品(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新創應從最小可行性產品開始,並通過客戶回饋調整產品內容。
  • 合作解決問題:鼓勵新創與潛在客戶建立合作關係,累積實際經驗並複製成功案例。
  • 整合式平台:建立整合式平台,讓新創企業持續曝光,創造更多合作機會,展示CSE模式與成功案例。
透過這些策略,新創企業將能更好地應對挑戰,實現規模化與國際化的目標,為台灣新創生態圈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
 

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問卷

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新創家新創團隊創業趨勢機會型創業者研發能力商品化能力CSE募資商業模式AI創新MVP整合式平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