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新創企業,在美上市超過百家, why?那台灣呢?
副研究員林金榮 (2025/05/19) 《永續學院編輯室》

前言
以色列目前約有超過100家公司在納斯達克(NASDAQ)或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掛牌,主要集中在科技、網路安全、金融科技和生物科技領域。
2020年後,掛牌上市的有幾十家,包括CyberArk(納斯達克股票代碼:CYBR)、SolarEdge(納斯達克股票代碼:SEDG)、Wix.com(納斯達克股票代碼:WIX)、Beyond Cyber(納斯達克股票代碼:BYON)……等。
開一家公司,若能上市,某種程度是經營已上軌道、也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可算是一家成功的公司。若是能到美國上市,那更可能是優等生,因條件更嚴苛。若以上市數目做為新創產業績效評估的標準,以色列的成績非常亮眼。
但是,台灣努力了那麼多年,成績卻不好!看一下以色列怎做,再想想我們可以怎麼做?
以色列的「新創產業」
從創業的幾個基本需求來檢視,包括資金、育成機構、人才、技術、行銷與通路,看看以色列下了那些功夫。
1. 政府的資金支持:
- 以色列創新局 (Israel Innovation Authority): 以色列創新局設立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創業基金,目的在投資處於早期階段的公司。該基金參與Pre-Seed、Seed和A輪融資,或是與創投或私人投資者共同投資,協助降低投資風險。
- MAFAT for Startups (國防研究與發展局): 國防部底下的MAFAT部門與超過300家新創公司合作,以維持以色列的技術和安全優勢。他們提供研發計畫、加速器計畫和與以色列創新局合作的補助計畫。他們還提供快速通道,簡化高科技新創公司與國防系統合作的過程。
2. 育成中心和加速器:
- 以色列擁有多個育成中心和加速器,為早期階段的新創公司提供顧問諮詢、資源和網絡。這些計畫通常提供資金支持、辦公空間、專業顧問、技術支援和與潛在投資者和合作夥伴的聯繫。
- 許多育成中心專注於特定領域,例如食品科技(The Kitchen)、醫療科技(MEDX Xelerator)或太空科技(ASTRA)。
- 一些加速器由大型科技公司(如Microsoft、Google、SAP、Intel)或學術機構(如Technion)支持。
3. 創投產業:
- 以色列擁有一個「具有輔導能力」且「勇於投資」的創投產業,許多其國內和國際基金都積極投資於以色列新創公司。
- 即使在全球融資環境充滿挑戰的年份(COVID),以色列的新創公司也能獲得投資。
4. 技轉與研發成果商業化:
- 以色列的學術機構和研究機構在技術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育成中心和技轉辦公室協助將學術研究商業化,並支持大學衍生新創公司的發展。
5. 充滿技術能量的退伍軍人:
- 以色列的許多創業者都曾在軍隊的技術部門(如著名的8200部隊)服役,這為他們提供了寶貴的技術技能、領導能力和人脈網絡。
- 高科技產業的資深人士經常擔任新創公司的導師和顧問。
6. 國際合作:
- 以色列積極促進國際合作,有能力為新創公司提供進入全球市場和尋求國際投資的機會。
以色列創新局、創投生態系、技術移轉、軍事技術應用、育成中心、加速器、國際合作、自動駕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