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永續學院電子報第48期
永續學院編輯室 (2025/02/05) 《永續學院編輯室》
✏️ 核心關鍵字: 川普、關稅戰、DeepSeek、AI、開源權重、氫能、供應鏈、晶片關稅、大數據
焦點新聞集錦
川普關稅戰正式起跑!中國反制,加、墨低頭
美國總統川普2月1日簽署行政命令,2月4日起對加拿大、墨西哥商品徵收25%關稅,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意圖遏制非法移民與毒品流入。加拿大隨即對1,550億加元美國商品徵收25%關稅,墨西哥亦將採取報復措施,中國則向WTO提訴並準備反制。此舉恐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影響供應鏈與經濟增長。相關產業應關注關稅政策變化,評估進出口影響,制定應對策略;非相關產業則需關注市場需求變化,加強成本與風險管理。目前,加、墨以加強邊境管制與川普達成協議,換取關稅展延,後續發展仍待觀察。
對台晶片課徵100%關稅 ?會不會是一套七傷拳
美國總統川普提議對台灣半導體徵收100%關稅,迫使台廠將生產線遷至美國。然而,華府智庫ITIF副總裁埃澤爾警告,此舉可能適得其反,台廠可能轉向印度、日本或馬來西亞,而非美國。此政策恐引發全球關稅戰,推高美國消費者與製造商成本,並衝擊美國科技業。目前,美國約44.2%邏輯晶片及24.4%記憶體晶片來自台灣,若進口受阻,晶片價格恐上漲59%。相關產業應密切關注政策變化,評估供應鏈與成本影響,制定應對策略。非相關產業則應關注關稅對市場價格與消費者信心的影響,提前做好風險管理與調整。
重磅出擊!DeepSeek開源權重,表現媲美OpenAI
中國AI技術快速發展,近期多款大模型發布。DeepSeek推出的DeepSeek-R1,在數學、程式碼、自然語言推理等領域表現出色,媲美OpenAI最新模型,並已開源權重,促進開發者參與。同時,Kimi發布k1.5多模態思考模型,在數學、程式碼、視覺多模態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中國AI競爭力,也為全球AI產業帶來新機遇與挑戰。相關產業應關注新模型的應用潛力,特別是在自動化、數據分析、智能決策等領域,評估其對業務流程的影響,並探索合作與創新機會,以保持競爭優勢。
開源權重(Open-Source Weights):
開源權重是指將人工智慧(AI)模型的權重數據公開,讓開發者、研究人員或企業能夠自由下載、修改和應用該模型,而不需從零開始訓練。這與僅提供API或封閉式模型(如OpenAI的GPT-4)不同,開源權重讓使用者可以完全掌控模型的運作方式。
|
虛擬資產專法上路,個人幣商恐將從此消失
金管會正研擬虛擬資產專法,將業者納入特許事業管理。現有業者須於法案生效後6個月內申請許可,15個月內取得執照,否則退出市場,個人幣商將走入歷史。未來業者須符合資本額門檻等規範,比照金融機構管理。草案亦納入穩定幣監管,由金管會與央行共同管理,為虛擬資產與法幣間搭建法源依據。此舉可提升市場信心,吸引投資,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然而,監管強化將增加合規成本,衝擊現有營運模式。企業應關注市場趨勢,評估支付與交易創新應用的影響,以掌握新機遇。
中科院AI平台ANILA:從行政優化到智慧國防新突破
中科院以「生成式AI對話引擎TAIDE」開發人工智慧營運管理平台ANILA,初期應用於行政與營運管理,已在內部試運行,提升效率與決策能力。未來,ANILA將推廣至國防領域,結合戰場情資整合技術,強化裝備智慧化與不對稱作戰能力,有望縮短研發期程、降低成本,提升國軍戰備應變能力,邁向智慧國防新里程碑。相關產業應關注AI在國防領域的影響,評估安全性與可靠性;其他產業則可思考AI技術如何創新應用,以提升競爭力,同時注意AI發展帶來的倫理與隱私挑戰,確保技術符合社會期望。
新一波搶人大戰:2025 AI應用規劃師證照登場
經濟部宣布2025年啟動「AI應用規劃師」國家級證照考試,分為初級與中級,首梯次初級考試預計3月舉行,涵蓋AI、資料處理、機器學習及生成式AI等基礎概念,目標提升企業AI應用普及率。證照將建立AI能力評鑑基礎,帶動人才培育的動能,推動產業數位轉型,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相關產業應關注AI技術發展與人才需求,積極參與培訓與認證,以保持競爭優勢;非相關產業則應評估AI應用對市場的影響,思考技術導入可能性,以提升營運效率與創新能力,確保在數位化浪潮中占得先機。
台灣氫能產業鏈完整,法國企業行動聯盟洽簽MOU
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夥伴聯盟(THFCP)於法國Hyvolution氫能展,與法國企業行動聯盟(MEDEF)簽署合作備忘錄,促進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的研發與商業合作。THFCP執行長林若蓁表示,台灣憑藉ICT與製造業優勢,擁有完整氫能燃料電池產業鏈,具備設計、代工及量產能力,是全球該領域最完整的國家之一。此次合作將加強技術交流,推動能源轉型與去碳化。相關產業應關注技術與市場變化,評估自身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定位,尋求合作機會。非相關產業則可評估氫能技術在降低碳排放與提升能源效率方面的應用潛力,掌握綠色經濟發展契機。
MIT盤點2025十大科技突破
麻省理工學院(MIT)公布2025年十大科技突破,涵蓋天文觀測、人工智慧、醫療技術等領域。智利Vera C. Rubin天文台將展開十年調查,助力研究暗物質與銀河系;生成式AI搜尋與小型語言模型革新資訊獲取方式;無人計程車經多年測試,將邁向大規模應用。此外,幹細胞療法與綠色鋼鐵等技術亦將深遠影響醫療與工業發展。企業應關注市場變化,評估技術對自身業務的潛在影響,及早布局以掌握先機。
大數據分析遊客趨勢,找尋旅遊潮新興景點
日本放送協會(NHK)運用大數據分析,發現2024年訪日外國遊客達3,686萬人,2025年預計將再創新高。數據顯示,東京都的山手線沿線、井之頭公園、吉卜力美術館,以及關西的大阪、京都嵐山與鞍馬寺等地,均成為熱門景點。此外,東京迪士尼樂園、橫濱、成田機場周邊,以及北海道札幌、新千歲機場、二世谷滑雪勝地,也吸引大量遊客。透過大數據分析,業者可洞察旅遊趨勢,精準調整行銷與服務,以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相關產業亦可把握商機,在零售、餐飲、交通等領域提升營收與品牌影響力。
洞察觀點
參考新聞
川普、關稅戰、DeepSeek、AI、開源權重、氫能、供應鏈、晶片關稅、大數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