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從各國政策舉措,初探全球商業服務業發展趨勢-以日韓星為例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從各國政策舉措,初探全球商業服務業發展趨勢-以日韓星為例

(2024/05/10)    《台經月刊第47卷第5期》

劉靜容、鍾元嘉  (2024/05/10)    《台經月刊第47卷第5期》目錄

 

全球經濟結構和新興科技不斷演進,各國產業發展走向「數位」與「綠色」的雙軸轉型。鑒於疫情加速數位科技的應用,催生出許多新創的商業模式,而觀察各國在數位轉型方面的調整,從應對疫情到適應消費新行為的變化,呈現出多階段發展趨勢。為鼓勵企業採用數位科技,各國制定相應的發展措施,以提升顧客體驗和競爭力,據此,本文概述了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在疫情期間至近期的相關對策,以促進產業實現數位轉型。

 

全球面對的經貿環境,近幾年來陸續產生了劇烈變化;包含氣候危機在即、全球2050淨零排放趨勢,以及科技引領下的數位創新;綜觀來看,全球產業已朝向智慧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也因此,商業服務業在商業模式上,也以數位創新、永續發展等面向進行開展。面對國際經情勢之變化萬千,為瞭解在全球產業持續創新演進的同時,各國如何以前瞻的戰略思維加以因應,並順應潮流布局發展,故本文透過觀察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主要競爭國家當前政策布局方向,掌握順應當前產業發展趨勢下,商業服務業朝向智慧化、綠色化發展之相關策略。

 

日本最重要的數位轉型計畫稱為「DX推進方針」,韓國則將數位戰略作為未來五年成為全球頂尖數位強國的目標,而新加坡的「產業轉型計畫」則旨在協助六大集群,涵蓋了新加坡GDP 80%23項產業,根據其需求量身定制產業轉型藍圖。

 

數位轉型化危機為轉機

隨著全球經濟結構改變,以及新興科技應用創新驅動下,各國在產業發展政策的調整上也逐漸朝向數位經濟轉型。特別在受到疫情的威脅與衝擊下,為維持安全社交距離,更加速了數位科技的發展,因此也衍生出許多創新商業模式;觀察各國在數位轉型之調整及變化,也自起初的迎戰疫情,朝向順應消費行為的改變;為鼓勵業者朝向數位科技應用,各國規劃相關發展措施,以協助商業服務業滿足顧客體驗、提升競爭力。

(一)日本

日本近來以「Society 5.0」作為其數位政策基礎,旨在利用AIIoT、機器人、大數據及區塊鏈等工具進行開放式創新,促進產業創造高附加價值。目前日本最核心的計畫為「DX推進方針」,旨在提供企業數位轉型所需的自我檢核、轉型指引、輔導資源,以及補助經費等資源。此外,日本亦針對不同產業領域導入相關技術,以及創造新型態商業模式。

1.協同企業進行數位科技應用之實驗

在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下,衝擊著日本人口結構;為因應因此帶來的勞動力不足、勞動成本上升等問題,由經產省與7-11、全家、LawsonMinistop,以及New Days等五家大型便利商店達成共識,於2017418日共同發表「便利商店電子標籤1,000億枚宣言」;之後在2018年與連鎖藥局協會共同訂定「藥局智慧化宣言」,推動利用電子標籤(RFID)的次世代供應鏈指南。於2020年年底、2022年年初則分別與便利商店、超及市場進行合作,進行減少食物損失的示範實驗。預期至2025年所有銷售產品每年約1,000億個可貼上電子標籤,且分店均設自助收銀台,以期透過電子標籤有效管理商品,並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此外,日本為強化產業數位轉型進程,於20224月編輯「中小企業數位治理守則等實用指南」,內容包含「數位治理守則」及「AI入門指南」,用以協助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導入AI技術,透過AI分析公司內部銷售紀錄、外部氣候因素等資料,預測客戶需求,客製化行銷策略,並優化庫存,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2.培育新興產業相關人才,支援業者數位化轉型

為加速數位轉型、培養出具高度專業技能的數位轉型人才,日本經產省和資訊科技振興機構(IPA)制定數位技能標準(DSS),研擬培訓人力資源以促進數位轉型的指南,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數位技能標準包括「DX素養標準」和「DX提升技能標準」,勾勒數位轉型人才在專業知識、能力及技能標準。此外,因應大數據、人工智慧(AI)等先進技術的發展快速,2019年日本政府制定「AI戰略」,以因應未來AI人才需求,不僅全部大學生均需接受AI初級教育、具備AI基礎知識,更以每年培養25萬專業AI人才為目標;並於2024年起,由文部科學省針對從事新一代AI開發之頂尖人才,每人每年發放2,000萬日圓,期望透過優渥之待遇將優秀AI人才留在國內。

3.協助中小企業導入符合需求之IT工具,並提供部分資金補助

2016年日本經產省提出「服務生產力提升之IT導入支援計畫」(サービス等生性向上IT導入支援事業),旨在協助製造業和建築業,以及餐飲、住宿、批發/零售、運輸、醫療、護理、育兒等服務業別之中小企業,因應數位轉型導入所需之IT工具,並針對相關費用支出進行部分補助,該計畫每年配合當前經貿環境變遷進行滾動式調整;如2020年因應COVID-19疫情,增加鼓勵企業導入遠距通訊辦公相關設備投資,以協助企業數位轉型;之後進一步針對資安進行安全措施之推廣,期望藉此建立新的商業活動模式。

4.強化數位時代下的企業隱私治理

為促進數位轉型持續發展,20208月由經產省和總務省彙整企業進行隱私治理應採取之行動,並制定「DX時代的企業隱私治理指南1.0版」。於20217月修定V1.1版,內容增加案例說明;之後進一步於修訂後的「DX時代的企業隱私治理指南1.2版」中,明訂「管理階層應滿足的三個要求」、「隱私治理重要事項」和「隱私治理措施範例」等三大重點,並增加企業在進行隱私治理時可參考的具體範例,以及配合個人資料保護法的修訂進行更新,以強化數位時代下的企業隱私治理。

(二)韓國

隨著氣候變遷議題,加以COVID-19衝擊,韓國於經濟、社會結構發展上,均面臨嚴重挑戰,故韓國科學技術情報通訊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ICT, MSIT)20207月啟動「數位新政」,並於隔年7月推動「數位新政2.0」,克服疫情造成之衝擊,並加速數位轉型以提高國家與產業競爭力。20229月再公布「韓國數位戰略」,以未來五年成為全球頂尖數位強國為目標,建立最適合數位轉型的政府與社會經濟結構。

1.服務業數位化策略

有鑑於消費需求改變、科技進步,以及全球競爭壓力增加,20237月韓國公布「服務業數位化策略」,釐析服務產業現況和未來發展趨勢,並以服務業數位化為基礎,推動產業持續發展。主要針對物流、金融、安全、行政、教育等五個領域,運用技術和創新,提升產業服務效率、強化市場競爭力、深化客戶體驗等面向達到永續發展。以物流領域為例,主要透過大數據、物聯網(IoT)等技術,提高物流供應鏈智慧化程度,進行最適預測及分析,從而做出精確決策,並透過無人機、機器人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和精確性。

2.積極培養數位轉型所需人才

為因應產業數位化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人才需求,20228月韓國提出「數位人才培育綜合方案」,以2026年前培育100萬名數位人才為目標,將中小學在相關課程的授課時數提升一倍;此外,並於20232月公布「數位化教育創新計畫」,旨在藉由教育科技,實現「全民客製化教育」,並培養出具有創造力、融合力、批判性思維和洞察力的人才。

3.協助業者建置數位設施

為了加速數位轉型進程,韓國政府推出包含數據大壩(Data Dam)、數據憑證等之D.N.A. (Data, Network, AI)生態體系。其中數據大壩旨在蒐集AI學習所需數據,提供給所需產業或企業;數位憑證則提供予需要應用產品或服務的中小企業。此外,為協助產業因應遠距工作、線上消費等經濟和社會型態改變,韓國建立相關基礎設施,包括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中小型企業建立線上商店和銷售管道、協助中小企業建立共享會議室,並提供先進視訊會議設備,以利企業進行遠端會議。

(三)新加坡

2016年新加坡政府即提出「產業轉型計畫」,奠定新加坡產業轉型方向,並於2017年成立專責小組「未來經濟委員會」,協助六大集群、23項涵蓋新加坡80% GDP的產業,依其需求量身制定產業轉型藍圖(ITMs),每個產業轉型藍圖均涵蓋該產業成長策略、創新策略、生產力策略和技能策略,並持續因應產業趨勢與世界潮流進行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其中「數位化」即為推動各產業躍升之關鍵力量。

1.依不同產業制定產業數位計畫

為協助中小型企業(SMEs)進行數位轉型,新加坡於20174月推出「中小企業數位化計畫」(SMEs Go Digital Programme),根據不同中小企業所屬產業別制定其數位計畫,提供數位解決方案、諮詢管理服務、提升數位服務之獎勵,並持續對產業數位轉型計畫進行更新,零售業、批發業、餐飲業和物流業等服務業,均有其企業數位指南。不同業別的產業數位計畫(Industry Digital Plans, IDP)係根據該產業之發展藍圖進行勾勒及規劃,內容透過循序漸進的數位解決方案,指引該產業之中小型業者參考使用,使不同數位發展位階的企業,均能獲得相對應之數位工具並進一步成長。

2.全方面的數位人才培育

新加坡資通訊媒體發展局(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IMDA)與新加坡勞動局(Workforce Singapore, WSG)、新加坡精深技能發展局(SkillsFuture Singapore, SSG)合作的SkillsFuture計畫中,提出「加快培訓專才計畫」(TechSkills Accelerator, TeSA),主要工作重點包含提供ICT技能框架、技能獲取及認證,以及綜合職業服務,透過培訓與輔導民眾快速掌握新科技技能,以協助新加坡更貼近其數位經濟發展願景。此外,有鑑於全球面臨AI專才的短缺,為進一步培育並儲備更多擁有相關專長的人才,新加坡近年來致力於建立其AI生態系統,並由IMDA透過大學教育、研發專案、加速培訓專才計畫(TeSA)等方式培養新加坡AI人才。

3.一站式服務提供轉型工具及資金

新加坡IMDA針對中小企業數位化計畫(SMEs Go Digital)推出「首席科技官數位諮詢服務」(CTO-as-a-Service),用以協助中小企業進行數位程度識別,並獲得數位轉型所需資源及協助,協助中小企業運用中小企業數位化計畫所提供之補助。主要透過線上平台提供中小企業獲取數位化資源,並針對需深入瞭解數位轉型之中小企業提供顧問團隊。

 

在綠色轉型方面,日本透過GX經濟過渡債券、並激勵企業參與減碳;韓國建立碳中和推動基礎架構;新加坡則推出企業永續發展計畫,期望透過綠色金融的概念、碳服務及碳權交易中心的協助,運用綠色數位科技推動企業減碳。

 

綠色轉型朝向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天災頻傳,加以烏俄戰爭引發之能源價格波動與供需失衡,敦促各國聚焦於能源安全議題,加速邁向淨零減碳(Net Zero)。在綠色浪潮推動下,突顯企業走向低碳、永續商業模式的急迫性;為因應全球淨零減碳趨勢,各國政府在考量整體經濟並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基礎上,相繼提出重大政策,如歐盟的綠色新政產業計畫(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等,涵蓋的核心面向包括循環經濟、綠色科技、能源轉型等。本文同樣以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作為主要觀察對象,概述其綠色轉型策略,從中解析隨著各國如何協助產業朝向綠色轉型,維持並提升其競爭力。

(一)日本

2020年日本宣布於2050年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並在隔年訂定至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3年減少46%的階段性目標。為確保能源供應穩定以及加速清潔能源發展,日本內閣府於20232月提出綠能轉型(Green Transformation, GX)基本方針「GXけた基本方針」,推動節能、發展再生能源與脫碳技術,並發行GX經濟轉型債券、發展碳定價制度、活用新型金融手段等方式進行。其綠色轉型的重點推動方向包括:能源供應端以發展再生能源為主,以「確保穩定供應能源」;產業端則透過「成長目標型碳定價」制度,強化產業創新投資、兼顧減碳、產業競爭力提升與經濟成長等多重目標。

1.透過制度設計激勵企業參與減碳

在產業端的「成長目標型碳定價」推動上,日本政府透過制度設計激勵企業參與減碳,擴大創新開發與設備投資,以促進產品/服務綠色轉型來提高其附加價值,進而在全球減碳趨勢下,提升日本產業的競爭力。在具體推動措施方面,包括轉型債、碳定價,以及嶄新的金融方法等,與其他國家要求企業直接負擔所製造之碳成本的碳定價制度有所不同。

2.GX經濟過渡債券

針對「GX經濟過渡債券」的推動上,日本預計於2023會計年度籌集1.6兆日圓,針對影響產業結構走向的重要綠色技術展開投資,包括氫煉鐵、下世代半導體技術開發,以及車載電池等,旨在協助產業綠色發展以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進而引領整個經濟與社會系統朝向綠色轉型(附表)。

 



附表   日本「GX經濟過渡債券」主要補貼支援對象
 

單位:億日圓

用途

產品服務領域

金額

補貼支援企業

研究開發

氫煉鐵

2,564

日本製鐵、JFE鋼鐵、神戶製鋼

下世代半導體

750

日本電信電話(NTT)、新光電氣、鎧俠(Kioxia)、美光科技

工業爐

325

中外爐工業、三建產業、東京燃氣

下世代核反應爐

124

三菱重工

擴大生產

蓄電池

3,316

本田、豐田、松下、杰士湯淺

功率半導體

1,523

東芝、羅姆(ROHM)


資料來源:日本經產省、相關新聞整理(2024)

 



(二)韓國

2020年疫情背景下,韓國提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核心政策包括:基礎建設的綠色轉型、低碳與分散式能源(Decentralized Energy)供應,以及綠色產業創新;之後於20217月發布「韓國新政2.0(Korean New Deal 2.0),其中綠色新政2.0擴大既有目標範圍,擬積極參與國際於碳中和的討論;並將擴大及強化現有計畫範圍及規模,如由公共基礎建設的綠色轉型擴大至協助私人建築物的綠化改造、開發綠氫製造與儲存技術等,加速轉型至低碳經濟,此外新增「建立碳中和推動基礎架構」。

1.建立碳中和推動基礎架構

旨在建立實踐碳中和的基礎,用以調整溫室氣體之量測及評估系統,並架設產業界減碳系統,以更具效率的方式實踐碳中和策略。其中細項目標任務包含:改善溫室氣體量測/評估系統和碳排放交易系統(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的效率、建立以數位為基礎的資源循環產業園區(resource circulation industrial complexes)、建立碳匯(carbon sinks)管理系統和森林資源的大數據管理系統,並提升民眾對碳中和的意識等。

2.碳中和綠色成長基本計畫

2022年韓國通過並實行《碳中和基本法》,並於20234月公布「第一次國家碳中和綠色成長基本計畫」,勾勒2023~2042年國家戰略及發展藍圖,並透過以具體有效方式減少溫室氣體;民間部門引領的創新碳中和與綠色成長;藉由全體社會的同理與合作實現碳中和;調適氣候危機與主動領導國際社會的碳中和等四個戰略,達成其目標。

預計至2030年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0%,並規範各部門排放目標,國內減碳政策目標為相較2018年,工業部門排放量減少11.4%、能源部門減少45.9%;而國際減量率則由33.5%增加至37.5%,期望藉由國際碳交易市場機制,共同達成2030年減碳目標。

(三)新加坡

為符合聯合國提出之「2030永續發展目標」,2021年新加坡即啟動「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具體擘劃各領域永續發展目標與策略,推動如綠能發展與轉型、城市與交通重新規劃、綠建築的建設與改造等措施,並結合產官學研之力量,尋求各類低碳、綠色、永續的創新方案。

1.企業永續發展計畫

新加坡企發局(ESG)2021年推出「企業永續發展計畫」(Enterprise Sustainability Programme, ESP),支持企業採用永續發展相關標準,透過整合業界、商會及其他政府機構密切合作、提供協助,並由企發局與星展集團(DBS)、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等金融業者,攜手推出「企業融資計畫綠色貸款」(Enterprise Financing Scheme-Green),提供節能減排科技的研發業者綠色貸款,協助其掌握綠色經濟成長契機。

2.透過「綠色金融」的概念支持

為負擔綠色轉型所需要成本,新加坡金管局針對2019年推出的「綠色金融行動計畫」,於2023年推出更新版「淨零金融行動計畫」(Finance for Net Zero Action Plan),將重點從關注綠色金融,擴大至「轉型金融」,範圍包括發電、建築及交通等領域逐步去碳的投資、貸款、保險及相關服務,強化延長現有的津貼計畫,並鼓勵企業進行綠色項目投資,提供相關稅收優惠。

3.碳服務及碳權交易中心

新加坡矢志成為亞太地區碳服務和碳權交易中心,自2021年由淡馬錫(Temasek)、新加坡交易所(SGX)、星展集團和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合資成立全球碳權交易平台Climate Impact X (CIX)CIX旨在共同建立全球碳權交易所和項目市場(Project Marketplace),協助企業因應氣候變化並實施減碳工作,提供全球碳信用交易平台。

4.運用綠色數位科技推動企業減碳

新加坡投入數位經濟及永續發展相當積極,並指出運用數位技術,有助達成減碳效益的事半功倍。因此,2021年由新加坡全球契約網絡(GCNS)的減碳部門,與新加坡碳定價領導聯盟(CPLC)共同推動「LowCarbonSG」計畫,協助企業建設數位監測碳排放的能力,並盡可能減少其碳排放。立基於「中小企業減碳啟動計畫」(SME Kickstarter Decarbonisation Programme)20229月新加坡由企發局與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共同合作,鼓勵中小企業進行節能減碳並提升數位能力。除了提供減排知識與技術人才、建構減碳能力、規劃減碳藍圖(decarbonisation roadmaps),並透過數位解決方案追蹤能源消耗及排放量;同時藉由專家協助制定減碳目標、監測能源消耗,以創新技術解決方案,提升能源效率服務,達成節能減碳、永續發展目標。


「數位×綠色」雙軸轉型,提升產業發展競爭力

在「數位」、「綠色」浪潮推動下,各國紛紛推動重要計畫,因應數位科技的顛覆性發展,回應產業環境永續發展的迫切需求,以迎向數位永續時代。國內在數位浪潮下,面對需求驅動、產業創新模式變革,亦積極規劃執行DIGI+國家創新經濟、5+2產業創新等計畫,協助產業數位轉型。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則透過「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出2050年淨零軌跡與行動路徑,以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轉型面向,進行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引導綠色轉型,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順應產業發展潮流走向「雙重轉型」(Twin Transformation),未來在數位和綠色雙軸轉型發展的交互作用下,產業可將數位、減碳化為革新動力,透過新商業模式的成型,將數位議題發揮於創新發展、將氣候變遷議題轉化為永續成長策略,為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注入新動力,加速產業強化數位能力,並落實永續競爭力。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前助理研究員)


■ 參考文獻

1.WEF,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23.

2.日本總務省統計局,http://www.stat.go.jp/

3.新加坡貿工局官網,https://www.mti.gov.sg/Pages/home.aspx

4.劉靜容(2022),「台灣商業服務業發展情勢研析與策略調整」,商業發展研究院委託計畫。

5.劉靜容、鍾元嘉(2023),「台灣商業服務業發展情勢研析與策略調整」,商業發展研究院委託計畫。

6.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2023),第一次碳中和綠色成長基本計畫。


《台經月刊第47卷第5期》目錄

數位轉型綠色經濟永續發展淨零排放商業模式創新顧客體驗政策支持全球競爭力智慧化發展低碳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