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通膨海嘯來襲,美國政府如何協助企業渡過難關

(2024/07/15)    

徐慶柏  (2024/07/1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7期》目錄

 

通貨膨脹是國家經濟穩定至關重要的問題,觀察美國政府應對通膨危機的做法,除了升息外,也透過法案的推行,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的支持措施,以降低企業成本、擴大經濟機會和改革稅收法等方式,試圖幫助企業應對通膨帶來的壓力。相關措施包括推動潔淨能源發展、支持技術創新、改善農村生活和增加稅收公平性等,政府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通貨膨脹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促進經濟的穩定和成長。

 

通貨膨脹率顯示一個國家經濟的整體健康狀況。許多因素可以推動通貨膨脹,主要因素包括生產成本增加、需求增加以及政府或中央銀行推行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中央銀行、經濟學家和政府利用對通貨膨脹率的觀測來確定需要採取哪些行動以穩定經濟。一般而言,一國的央行或聯準會的政策制定者普遍認為對於消費者和企業都健康的穩定經濟來說,2%(或略低於)的通膨率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通貨膨脹率降得太低且物價持續下跌,可能會導致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帶來的消費者支出減少、商業活動放緩以及高失業率則可能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產生嚴重的長期影響。此外,價格快速上漲和高通膨也可能對經濟不利,因為這些變化往往超過薪資變化,導致產品和服務對消費者來說相對更昂貴。

2020年在疫情爆發和經濟活動限制最嚴重的階段,全球物價漲幅相對較小;但隨著封鎖逐步放鬆和經濟活動的恢復,2021年年初物價開始急劇攀升。許多國家幾乎同時推出疫苗,世界各地的央行開始對未來發展保持樂觀,並將通膨的飆升視為「短暫現象」。COVID-19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供應鏈中斷意味著消費者和企業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從而導致需求遠遠超過供應,推動價格上漲。

當對通貨膨脹的擔憂加劇時,不能經常或快速調整價格的企業(如:汽車製造商、建築產業),將透過預期未來通貨膨脹來提前調整價格以保障其利潤率(如果企業已經開始經歷更高的成本,則多半以提高價格來彌補過去因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此外,在消費者以及作為生產要素的勞動者,工資也面臨上漲的可能。

當勞工預期為所有事情支付更高的費用時,他們會要求雇主提高工資,以跟上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當企業向員工支付更高的工資時,這些成本就會以更高的價格形式轉嫁給消費者,形同購買力的損失。這就是消費物價通膨的惡性循環:「更高的價格導致更高的工資,更高的工資又導致更高的價格」。儘管各國央行以持續升息對抗通膨,但通膨仍然持續存在。

除上述影響外,政府抑制通膨的工具提高利率,使得借錢的成本變得更高。普通消費者利用借貸來進行資產的購買,例如:房屋或車輛;這意味著利率上升會影響全國各地的家庭購買。而利率的提高、緊縮貨幣政策,本是希望以此減少消費者支出並減緩通貨膨脹,但最終的效果也會使得經濟放緩。

那麼,當通貨膨脹持續上升而不是下降或放緩時會發生什麼?一種可能性是經濟學家所說的「停滯性通膨」,即經濟成長停滯、失業率居高不下、通膨仍處於較高水準。相反的極端例子則是:持續性通貨緊縮;這是當價格持續下跌時發生的情況。價格持續下跌是令人擔憂的情況,因為這是經濟疲軟的症狀,其特徵是消費支出疲軟和生產水準低落(這導致工資下降,進而導致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進一步下降,從而使價格再進一步下降)。通膨問題在全世界範圍中不斷發生,例如:希臘在債務危機期間由於救助條款中的工資和養老金削減而經歷了通貨緊縮;日本經濟陷入低度通膨的惡性循環長達20年之久:2023年才正式宣布不再陷入通貨緊縮,隨後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負利率貨幣政策(Steil and Harding, 2024)

有鑑於通膨問題的影響層面甚廣,本文將以美國作為觀察主體,從影響通膨發展的脈絡進行描述,嘗試透過對美國政府通膨政策與協助企業因應措施進行觀察,並於文末說明政策後續發展與看法。

高通膨聯準會升息能源轉型潔淨能源投資中小企業紓困稅收改革IRA法案供應鏈危機創新支持農村經濟發展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