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永續學院電子報第45期
永續學院編輯室 (2025/01/08) 《永續學院編輯室》
新聞最頭條
2025科技產業大趨勢:電動車與AI持續引領未來
根據新創募資平台AlleyWatch報導,2025年科技產業必須注意幾項重要趨勢。首先,亞洲的電動車(EV)銷售將持續成長,中國電動車銷售已佔全球總銷量的50%,而美國和歐洲的增速將放緩。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的投資,將與過去網際網路經濟規模相當,但許多AI公司會因為高昂的運算成本而面臨挑戰。同時,企業將利用GenAI提升運營效率,預計可使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率提高到4%至7%。另一方面,這也會導致工程師職位需求減少,預計2025年研發人員將裁減超過20%。此外,隨著雲端公司開發自有晶片,以及新興競爭者提供更便宜的選擇,Nvidia在AI晶片市場的佔有率可能會下降。最後,Google的量子運算晶片雖取得技術突破,但短期內可能還難以實現商業應用。
台電RE30低碳電力提供企業減碳新方案
台電將於農曆年後推出「RE30」低碳電力方案,首年供應16.6億度電,每度電價為4.88元,早鳥優惠價則為4.82元,排碳係數僅0.337,低於日韓同類產品,有助於企業降低碳排放,提升國際競爭力。RE30組成為30%綠電與70%一般電力,適合邁向碳中和的過渡期需求。企業可以把RE30納入能源使用規劃中,搭配內部節能方案與外部碳權交易,優化減碳成本。同時,善用RE30推動達成2030供應鏈30%綠電的目標,提升公司ESG評級與品牌形象。
上調2030減碳目標上調,企業應積極應對
環境部日前公告,將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減量目標,從較2005年減少24±1%提升至28±2%,並提出電力排放係數目標0.319公斤CO₂e/度,較現況下降約35%。 我國碳費配套辦法已自2024年起實施,促使企業加速減碳的步伐。為因應大環境與政策趨勢,企業應主動著手碳盤查事宜,制定更具體、有效的減碳策略,考慮投資節能技術與再生能源,以符合新政策要求,同時提升競爭力。【環境部簡報下載】
資策會MIC預測2025資通訊產業十大趨勢
資策會MIC預測,2025年全球資通訊產業將呈現十大趨勢,包括主權AI興起、本地AI算力提升、AI應用從雲端延伸至邊緣等。其中,AI PC和AI手機的滲透率估計分別達到15%和31%,顯示具備強大AI算力的終端裝置將逐步普及。此外,地緣政治因素將導致電動車供應鏈兩極分化,台灣業者需靈活因應。未來,AI代理的普及將降低程式開發門檻,推動自動化與創新。產業界應藉此機會,結合AI與邊緣運算技術創新商業模式,例如提供即時數據分析服務,或是針對特定場域(如智慧製造與醫療)開發客製化解決方案。此外,政府應協助整合台灣在半導體與AI硬體的優勢,打造完整供應鏈廊道,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台船無人船技術拓展海洋產業新藍海
台船近日宣布,旗下軍事級無人船已進入最後測試階段,預計今年第一季將公開亮相。該無人船具備群控能力,可進行多目標攻擊,展現「狼群戰術」威力。全球地緣衝突升溫,無人系統目前已成為軍工產業的發展重點。台船無人船若能成功打進國際市場,有機會帶動台灣供應鏈發展,例如晶片、通訊設備及高性能材料等產業的整合。無人船的小型化設計和高耐波性,也為民間造船業提供技術外溢效應,促進智慧船舶的研發和商用化應用。透過技術標準的提升,國內相關產業可以在智慧海運、漁業監控甚至海洋科學等領域,尋找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電動車、生成式人工智慧、財富轉移、減碳目標、能源安全、碳費政策、台船無人船、數位轉型、AI晶片市場、資通訊趨勢
分享: